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生物技术系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发布时间:2006-09-07浏览次数:747

  1.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由东西两峰组成,东峰大仙顶海拔1480米,称东天目山;西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曰西天目山。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天目山,所辖地域总面积4284 ha。
  天目山自然条件优越,植物资源丰富,久负盛名,被誉为“生物基因库”。现有大型真菌28科115种,地衣3科48种,苔藓植物60科142属151种,蕨类植物35科68属151种,种子植物151科764属1718种(包括部分引种栽培植物),被誉为“天然植物园”。据1997-1998年实测,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有百年以上古树2327株,隶属25科 39属44 种。按国家规定,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为一级古树,300~500年的为二级古树。则天目山现有一级古树568株,二级古树1759株。
  天目山由于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植物学专家前来考察和采集标本,他们在天目山不断发现新种,有87份标本被定为模式标本,占浙江省模式标本总数的34%,被称为“模式标本产地”。
 
  2. 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我院生物核技术系所辖三个专业园艺、园林、生物技术均设有植物分类及保护类课程,教学实践也多次上过天目山,但却一直未对天目山的植物资源作专题性研究,我系的园艺实验室是杭州市重点实验室,设立天目山植物资源样本库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通过专题样本库的建设使我系实验室建设和学生的实践教学更为完备和有针对性。事实上建立植物资源样本库并进行长期研究,是植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科学领域进行相关研究的最有效手段。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实践,为我系天目山植物资源样本库的建设开一个好头。
 
  3. 实践内容和工作过程
  8月25日,我院17名2004、2005级学生和老师共21人到达天目山开始了工作。我们最基本的任务是在天目山禅源寺附近的原生、次生性植被中采集样本,并对每株植物进行编号、调查与记录,包括植物名称、高度、大小(胸径)、冠幅、位置等。具体内容和过程是:
  3.1  8月24日
  领队杨人卫老师做了动员,指导老师金明龙、陈杭芳、陈康平为大家讲解并示范了标本采集、制作的全过程。队员们均认真做了笔记,并准备好全套装备。
  3.2  8月25日
  上午10:00到达天目山,宿浮玉山庄。午饭后进山考查。
  路线:禅源寺―雨华亭―忠烈祠―红庙―禅源寺
  沿途常见的有毛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柳杉林、柏木林外,还有山核桃林、檫木林、杜仲林,古老的响叶杨林在青龙山东坡长得特别好,与枫香形成特有的低山落叶林景观。
  在金明龙、陈杭芳两位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采集了杉木、黄檀、紫弹、八角枫、石蒜、卷柏等50余种植物标本,有一些乔木正在果期,标本尤为难得。
  晚上,同学们在陈康平老师的指导下,将第一组标本进行整理、压制,并将采集的相关原始资料进行整理。

  3.3 8月26日
  路线:禅源寺―竹祥山庄―太子庵―进山门―禅源寺
  从禅源寺前开始,经寺西上山古道到竹祥山庄,然后沿林区公路上行到太子庵后沿山坡小路到进山门,再沿林区公路经寺东返回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