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周鑫宇博士论坛开讲:如何与老外交朋友

作者:交流合作处发布时间:2013-12-04浏览次数:401

“国际化的车轮正在加速驶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深受影响”。2013年11月25日下午,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的周鑫宇博士站在7号教学楼7210教室“创业创富论坛”的讲台上侃侃而谈,以《如何与老外交朋友》为题,给广大师生做了一堂精彩的演讲。来自学院各学系和职能部门的老师、商务英语专业的同学等参加演讲,演讲由交流合作处副处长胡忠民主持。


国际化浪潮不可逆转

今天,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近十八大三中全会决议也提出,要“以开放来促进改革”,目前大家达成了共识,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目前国内生产能力过剩、资产价格波动大的问题,才能解决“姜你军”、“蒜你狠”的问题。最近,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就是一个方向,新的口子已经打开,国际化浪潮不可逆转。


三句话教你如何与老外交朋友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与老外交朋友也同样是这样。在此,我有三句话与大家交流。

第一句话是“千万不要把外国人不当人”。老外同样是普通的人类,以对待普通人的心态对待老外,才能产生情感的交流。

第二句话是“不要把外国人不当外国人”。我们目前所在的这个世界丰富多彩,人有不同的种族,进而也有不同的信仰、风俗和生活习惯,群体也有不同的生活特征,这就像不少俄罗斯、非洲人喜欢喝点烈酒,日本人细致,韩国人狂热等等。因为是老外,要用语言沟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一门外语,目前通用的是英语,不要求精通,但要了解。就像一句两人见面通常说的“What’s up?”,你不了解它是“你好、最近可好”的意思,你可能就不知所云,没法进一步交流。

第三句话是“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一样,我们与老外沟通,当他知道你是中国人时,他已经在心里对你有了一个“中国人”的形象。根据研究,老外心里对中国人有4种“形象”。第一是神秘。在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皆只留枝叶或荡然无存,中国是唯一现存延续的,只就给老外一个中国人神秘的印象。历史上,500年前,中国的经济、文化等都是全球第一,中国的丝绸、瓷器都是“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老外到中国来,到处跑去找这些东西,因为这是骨子里的奢饰品。第二是落后。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一败再败,甚至被其他发达国家以出台法律的形式进行歧视,总体状况就是物质生活和精神层次一塌糊涂。第三是新兴市场。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全世界都知道,与中国合作就意味着机会。第四是超级大国。原来全世界有一个发达国家组成的G7 (七国集团 ,GroupofSeven),2008年金融危机后,有了20国集团首脑会议,也就是G20,但是发现开会还是吵架,什么事都办不成。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是非牟利无党派的美国两大智库之一,他们在研究,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格局?他们的所长提出了G2的观念,就是美国和中国。后来世界银行行长、副行长联合写的一篇文章,称这个世界需要G2。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也是在G2的这个提法下被延续的,在一些国家的心里,中国是超级大国和落后的观念制度的综合体,既强大又坏。其实在老外的眼里,中国人的印象可能是上述一种印象或者几种印象的综合,这就需要你去把握他的想法,做到心中有数,必要的时候可以解释探讨,话题当然也就来了。

未来还会发生变化,随着文明节奏的提升,这个变化可能是巨大的。和老外交朋友,有助于你个人了解不同,开拓视野,走的更高更远。我们可以在小处迷茫,但大的趋势一定要把握好。我们有梦想,想要幸福的生活,把握大趋势我们才能更幸福。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