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晚,我院13位参加“善德关爱科研青年发展计划――航天科技考察团”的师生在完成北京四天的考察学习后,与100多名来自香港的师生一起,乘坐火车前往航天科技考察的第二站――西安。
7月28日早上,同学们刚下火车就直奔陕西历史博物馆。一进博物馆就被半坡时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所吸引,在讲解员的讲解下,从远古到秦、唐再到清、明,不同朝代的精美展品和背后的故事,让同学们领略了古代文明的璀璨和古人的智慧。

图1 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

图2 万向师生们在陕西博物馆里合影留念
下午考察团一行来到西安光机所,首先赵卫所长代表研究所对考察团表示了欢迎,并介绍了研究所的概况。科技与管理部部长谢小平先生对航天工程所涵盖的研究范围进行了讲解,航天的范围很广,总体分为三部分:运载工程(火箭)、平台工程(卫星)、载核技术。在北京同学们已学习了前两部分,而今天将领略的是载核技术,该技术包括视觉为主的设备和分析物质成份的光谱设备。之后由曹总经理汇报了西安关机所创新创业工作情况,主要贯彻“硬科学”思想,要使国家强大,必须自力更生,树立创新自信。

图3 西安光机所负责人对航天工程所涵盖的研究范围进行了讲解

图4 万向学子正在体验高科技产品
29日上午,考察团前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该所成立于1965年,是我国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中心和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抓总单位。我们了解到液体动力是航天技术的核心和基础,航天动力基本工作原理是以推进剂为工质,利用燃烧等手段转换成高速射流喷出而产生推力等。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目前国内外运载技术的现状、进展和发展方向。

图5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听有关于航天液体动力的讲座

图6 考察团在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的合影
下午考察团参观了闫良国家航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西安航空学院,讲解员为我们普及了飞机的外部与内部结构,如什么是空速管,什么是尾喷口,起落装置,副翼等。同学们也了解了世界航空发展史,各类发动机、军用机的分类。参观的同时更注重的是学习,去学会如何学习,提高自己的自身发展。

图7 讲解员正在为考察团学生普及航空发展史

图8 考察团部分同学在西安航空学院的合影
晚上,考察团在晚餐前举办了分享会。同学们不仅分享了这些天的所见所得,更围绕由善德基金会蓝会长提出的“Madein China”话题,展开了激烈的探讨。最后由蓝会长和香港科技协进会陈主席进行了总结,他们鼓励同学们能够秉承诚信意识,在生活学习中注意守时、关心他人等细节,并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崛起贡献一份力量。最后,由我院陈方圆老师带领12位同学表达了对活动举办方和组织方的感谢,向两位会长和带队老师赠送了学院纪念品,并合影留念。
7月30日,同学们来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首先参观了一号展厅,映入眼帘的即是数百个已经出土的兵马俑,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图9 梦回秦朝――秦始皇兵马俑
下午我们出发前往西安城墙、钟楼、鼓楼以及回民一条街。虽说只到了城墙的一角,但能感受到西安古城墙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为研究明代的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封建社会的城市建设、历史、军事和建筑艺术,都有着很高的价值。说到鼓楼,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说到钟楼,它与鼓楼对峙仅有200米的距离,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

图10 香港高中生在城墙骑脚踏车

图11 万向师生们在西安城墙的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考察行程中,我院陈方圆老师以及俞越、朱鹏飞两位同学受到随行媒体凤凰卫视的邀请,就此次考察之行的收获,与香港同学的交流情况接受了采访。

图12 我院俞越同学正在接受香港凤凰卫视的采访
此次2016航天科技考察团就这样结束了,感谢活动的举办方和组织方,感谢万向学院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让我们有这样难得的机会近距离接触航天科技的方方面面,充分学习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从远古到现代,中国人一直充满着智慧和勤奋,一代代人为了祖国的航天科技事业奉献了终身,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少年强,则国强”,中国的未来,靠我们一起去创造!

图13 我院师生安全抵达杭州,北京西安之行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