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航天科技团开始了新的征程。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位于通州区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北京神州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同学们在这边参观并认识了许多太空归来的植物,在神舟飞船的运送下,在外太空植物种子经过强磁场、微重力以及宇宙射线的共同作用发生基因变异,然后经过人工选育培育出高品质高产量的优质品种。这里的南瓜、茄子、黄瓜、青椒、土豆等等又大又味美,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们在园区里不仅亲眼见到了太空番茄、树莓、芦竹、香蕉,并且自己亲手尝试了移栽航天育种树莓,亲口品尝了新鲜的太空番茄,那味道真是――美极了。

同学们体验移栽太空树莓幼苗

神州绿鹏组培实验室外一双明亮的大眼睛
下午,我们参观了中科院空间技术研究院以及中科院遥感与数学地球研究院。在研究员热情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从东方红一号到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从神舟载人飞船到嫦娥三号登月,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几代航天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一切让同学们感触颇深。航天事业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多么地不容易啊!我们的航天之行虽然短暂,但是太空探索却永无止尽,我们应当追寻航天人创新的步伐,追逐飞天的梦想。
在遥感与数字研究院,我们见到了遥感卫星实时勘测地球表面的状况。目前,我国遥感分辨率最高可达0.5米级。遥感技术为农业、矿业、城市规划、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遥感与数字研究院研究生讲解员为我们讲解新中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

遥感与数字研究院博士讲解员为我们讲解遥感卫星巡航的原理
7月24日,热带风暴“安比“越过淮河来到了北京。倾盆大雨下我们依然热情满满地来到了中国天文台――河北兴隆观测站。兴隆观测站是国家天文台重要的科研观测基地之一,也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光学天文观测地。目前,基地有1250px以上望远镜九台。

中国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王汇娟研究员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基地王汇娟研究员热情地为我们介绍了各型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及依据它们产生的科研成果,之后我们参观了基地的镇馆之宝直径四米的LAMOST光学望远镜,这也是目前我国乃至亚洲口径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利用它天文学家们已经制作出了数千万颗恒星的光谱,超过了之前所有恒星光谱数量的总和。在2.16m望远镜和60厘米望远镜的球顶下,我们详细了解了光学望远镜的工作机理。参观全程我们冒着如注的暴雨,同学们的身上湿透了,但这却丝毫不减同学们对天文的热爱之情,大家纷纷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和他们喜爱的望远镜合照留念。

科研员“老郭“为同学们热情介绍每一台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杭港同学们与2.16米望远镜的合影(该望远镜1989―2008二十年间是亚洲最大的光学望远镜)

目前亚洲最大的光学望远镜直径为4米的LAMOST
浩瀚的宇宙蕴藏着无数秘密需要我们去探索,我们虽渺小,却不妨碍我们对星星对宇宙的向往。“Everything is possible!”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星,散发着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闪光点。
晚上,航天科技团请来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保安局局长黎栋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前教育局局长吴克俭为同学们做了精彩的演讲。他们盛赞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并从中美贸易之争入手阐述了科技创新、科技自主对一个大国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投身科技,为祖国的科技进步做出属于我们这代青年人的贡献。之后善德基金会董事会主席董吴玲玲太平绅士也盛赞了同学们三天来的优秀表现,并特别对万向职院小组长们予以嘉许。

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保安局局长黎栋国、前教育局局长吴克俭、香港科技协进会王锡尧会长与万向职院航天科技团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