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举办2020—2024鲁冠球课程思政微课“秀”

作者:三创教育与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4-12-19浏览次数:307

“每一杯好茶都是经过茶人的匠心采摘、炒制,而匠心又是如何孕育的呢?正如鲁冠球主席所说:一天做一件小事,一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在杨艳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在台上异口同声地回答。

12月16日下午,学院小报告厅内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演出”,由三创教育与研究中心主办的“2020-2024鲁冠球课程思政微课秀”,而杨艳老师的这堂微课,恰将“秀”的寓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反传统与反常规模式的课堂表达,加入“场景”、“互动”、“演绎”,并配以声光等舞台效果,为大家呈现出微课所能触及的多元广度与创新维度。学院党委领导莫晓平、院长牟惠康、副院长朱仁学、党委组织部部长胡建华出席,党委宣传部部长应瑶主持,300多名师生参与了本次活动。学院党委领导莫晓平为活动致辞,以“匠心”、“创心”与“初心”三点,诠释了传承鲁冠球精神需秉持的教育者品格,为微课秀开场。

一堂课的无限可能‍‍‍‍‍‍‍‍‍‍

八堂精品微课,八大以鲁冠球精神为主题的思政元素,牵引着台下观众从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国际视野,到利他共生、创业精神、创新精神的课程探索,在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内涵、巧妙选取课程内容切入点的同时,老师们更是金点子频出,用“创编”思维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精彩融汇,将课讲得新颖而吸睛。

  

杨艳老师用舞台剧的形式,带领学生们“上山采茶”,从而引出茶人与匠人精神,让学生们感同身受地了解到匠心不易;黄子恒老师以模拟电商的场景,让大家跟随图片探索劳模精神的要义;高菁远老师带学生摸索《领潮:鲁冠球传》中的字里行间,从书中“解锁”了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种种“密码”。‍‍

 

 

还有方栋华、马泽潇、温年晶、李晓明、叶丽娜老师,他们或辅以情景剧、或脱口秀、或装置游戏等丰富形式,将课程内容不仅扎扎实实地“说”出来,更是丰富多彩地“秀”出来,让微课“秀”出花样,让观众们对每段不到8分钟时长的微课意犹未尽。

  

  

一种传承的五年跋涉

微课秀最后,学院院长牟惠康为八位老师颁发了纪念证书。值得一提的是,这八位老师都是历届以鲁冠球精神充实课程思政系列活动中的获奖者。2020年以来,学院就着力将鲁冠球精神充实思政元素,建设具有学院特色的课程思政。五年来,组织全院专任教师参与课程思政900余人次,开展课程达300多门,培育骨干教师40余名、总结提升优秀案例达30余项,公开发表相关论文16篇,建成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基地。

今年以来,又将《领潮:鲁冠球传》融入课程思政系列活动,挖掘其中的思政内涵和思政故事,充实课程思政元素,发挥教育意义。也因此,本次微课秀亦特别制作了《2020-2024鲁冠球精神为元素的课程思政》纪念册,集锦了五年来参与鲁冠球精神课程思政系列活动的说课、微课及一页教案比赛的优秀作品名录,并附上二维码,扫码即可进入三创教育云广场数字平台浏览这些优秀作品。

触达未来的崭新航向‍‍‍‍‍‍‍‍‍‍‍‍‍‍

除了创新形式的课程本身,微课秀上数字主持人的采用也让观众眼前一亮,打开了新的舞台形式,更搭配丰富的灯光效果,使整场秀可看性、教育性、借鉴性、娱乐性俱佳。“引人入胜”、“有意义也有看点”、“期待以后的课堂都像这样精彩”.......活动结束后,观众纷纷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认可。

本次微课秀,是鲁冠球精神充实课程思政系列活动在学院组织实施五年以来的集大成、代表性地呈现,也是对学院金课建设的有力响应。三创教育与研究中心将继续致力于鲁冠球精神思政元素的研究挖掘,以更为创新的形式、理念推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切实融入,做精、做实学院三创教育金名片,将这张金名片传递至更宽广的未来中,起航下一个五年!



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