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从“双高计划”到“新双高”,虚拟仿真能做什么?

作者:发布时间:2025-04-30浏览次数:10


20245月,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了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双高”建设,释放了关于新一轮“双高计划”建设的明确信号。20247月,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现场推进会上,从目标定位、遴选标准、实施方式及任务变化四个方面,对“新双高”提出了明确要求。


新双高即“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

新双高”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深刻反映了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扣的内在联系,目的在于通过提升职业教育院校的办学能力和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如何建设“新双高”

1、强化内涵建设,赋能办学实力。高职院校应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视为核心任务,优化专业布局,使之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与行业动态。同时,深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引进与激励机制,全面提升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为高质量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2、深化产教融合,构筑校企合作新生态。高职院校应主动作为,探索并实践深度融合的产教融合模式,与企业建立稳固的战略联盟。双方携手制定人才培养战略,确保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共同培育既懂理论又擅实践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紧跟政策脉搏,积极争取外部助力。政府作为教育发展的引领者,其政策导向至关重要。高职院校需保持高度的政策敏感性,紧跟政策风向标,积极争取政府在财政、项目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与资源倾斜,为“新双高”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4、加速信息化转型,提升教育服务效能。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化建设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应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推广在线开放课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优化教学流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灵活的学习资源与路径。

5、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持续达标,高职院校需建立健全多元评价体系,不仅关注教学过程的规范性,更重视教学成果的实效性。通过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学生满意度调查等活动,广泛收集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管理措施,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新双高”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面临的挑战:部分学校与专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域仍有不足,难以契合市场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国际竞争加剧,要求职业教育加速国际化进程,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迅猛进步对教育教学模式构成了新挑战。

新的机遇: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与升级,为职业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则为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后盾。


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1、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全球化浪潮下,职业教育将强化国际合作,吸纳全球教育资源,加强与国际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技能人才,并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提升国际影响力。

2、信息化与智能化趋势。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引领职业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通过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推动教学创新,同时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其技术应用能力。

3、产教融合与校企深度合作趋势。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将继续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而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紧密结合。

4、终身学习与个性化发展趋势。顺应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求,职业教育将致力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拓宽服务范围,同时注重个性化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虚拟仿真实训赋能实践教学深化产教融合

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双高”建设,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产教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是职业教育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一直面临着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和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三高三难”痛点。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成为解决职业教育实训教学问题的一把钥匙,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虚拟仿真实训的优势也愈发明显与传统实训相比,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模拟真实的实训场景,给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

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实训设备和操作工具,进行复杂的操作和实训,同时虚拟仿真实训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管是在教师还是宿舍,不管是PC端还是移动端,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实训教学中。通过虚拟环境,学生可以放心地进行各种危险或高成本的实训操作,而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或资源浪费。这不仅降低了教育成本,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新一轮双高计划的核心内容。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可以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紧密对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在虚拟仿真技术的辅助下,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未来职业及岗位全貌,大幅提升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同时虚拟仿真能够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接触到产品、工艺、流程的更新迭代,从而更好地解决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企业产业升级脱节等问题,实现学习内容与就业要求“零距离”无缝对接。


来源:网易

最新信息